一望無際的田野、沉睡著的古老建筑、村民們淳樸而友善、村口的古樹靜靜守護著歲月的痕跡、墻面上斑駁的印記和巷道里幽深的氣息……安靜而美好。人們所向往的緩慢與恬淡、古老與守望、雕梁畫棟與古樹水塘,都被珍藏在村落里,從未消弭。
▼原汁原味的鄉村風貌


東莞,一座以制造業聞名的城市,卻也不乏古韻風情。在鋼筋水泥的森林里,隱藏著無數如星辰般閃耀的古村落。其中,丁彭黃連片有機更新項目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項目位于東坑鎮中心城區北部,總面積約300公頃,其中重點設計區域面積約70公頃,涉及丁屋、彭屋、黃屋三個村落。
▼項目區位圖

▼項目局部鳥瞰


寒溪河如一條碧玉帶,流經片區,為兩岸的山丘增添了生機與靈動。山水相依,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片區內的古村落依舊保留著傳統的風貌和文化,村屋錯落有致,風水塘整齊劃一,宗祠等歷史遺跡清晰可見。古樹名木點綴其中,彰顯了生態環境的優良和特色。這里是一處集自然與人文于一體的寶地。
▼“山水村居”的良好空間格局

▼風貌良好的建筑群落

▼500年的古圍墻、百年古樹

▼歷史悠久的古建筑、豐富的古民俗(黃屋村廿會文化)

古村與祠堂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歲月在它們身上留下了斑駁的印記和獨特的風情。然而,由于管理不善,水環境惡化,道路斷聯,公共設施缺乏,文化傳承淡漠,農業低效、建筑空置失修等問題日益凸顯。如何讓舊村煥新顏,在保留文化內涵的同時賦予新的功能與使命成為一個亟待解答的問題。
▼項目現狀問題

山水新天地
基于優越的基礎條件,設計以“山水新天地”為主題,通過修復生態、整治環境、優化交通、完善功能、彰顯特色五大策略,在尊重村落原始風貌的同時,創造滿足現代生活休憩的功能空間,打造一處富有文化韻味的山水棲居典范。
▼總平面圖

▼鳥瞰效果圖

▼新與舊完美融合

古樹新生
村口的古榕樹見證了村落的歷史與變遷,在東莞,榕樹下也是村民休閑聚會的重要場所。場地現存幾顆百年古榕,它們守望著村落,也承載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掛滿燈籠和許愿帶的許愿樹

四百年風雨滄桑,老芒果樹依然傲立于土地之上,它是當地獨具魅力的水果之一。樹木粗壯,綠葉成蔭。小路蜿蜒而過,吸引著人們來此漫步散心。
▼芒果樹下的
登高丘而望遠
山體樹木茂盛,生態本底良好。設計師以輕介入手法對其進行改造,不破壞其天然之美。登上高處望遠眺,一覽無余的風景映入眼簾:湖水波光粼粼,古村靜謐恬淡,城市遠方若隱若現。
▼馬腰嶺山頂是場地絕佳的觀景點


▼山頂平臺

濱水生活的回歸
東莞人與水有著不解之緣。他們沿著水邊安家落戶,與水相依相伴。水孕育了東莞獨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和鄉土情懷。在那些古老而美麗的村莊里,每個村落前都有一口風水塘相伴。風水塘不僅是生活用水的來源,也是農業生產和禽畜養殖的重要條件。然而,在現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風水塘面臨著污染和破壞的威脅,人與水的關系也逐漸割裂。我們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水環境和提高水質,并在合適的地方增加親水平臺,為市民提供更多親水近水的空間場所。
▼生動的濱水建筑界面


黃屋村每逢正月二十日,村民們向土地神祈福祝愿,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是他們世代相傳的“廿會”文化。結合“廿會”文化設置的小游園,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水邊增設臺階和濱水平臺,提供親水的可能性

▼順應現狀高差設置曲線臺階

對岸的濱水建筑群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大樹、村落與水生植物相映成趣、生機勃勃。這里是一幅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畫卷。
▼市民在水邊的休閑亭小憩

▼人氣超旺的小公園

夜光步道
于水上增設棧道,形成一個環狀的步行系統。棧道全長455米,沿線可欣賞水景、古村、樹木和城市風光。步道還設置成夜光效果,以“星光漫步”和“清水漣漪”為主題,用熒光石鋪成發光圖案,營造出浪漫夢幻的氛圍。
▼蜿蜒的水上棧道

▼對面的大樹,像不像《龍貓》里的那顆

▼沿途可觀不同景色

▼夜幕降臨,夜光步道呈現出獨特的熒光藍

“月”雕塑
月是故鄉明,中秋佳節,我們心向往之,愿與親人共賞月華。在這里,我們用人工構筑打造一輪皎潔的明月,展現了故鄉文化的魅力?!霸隆钡袼芗绕鹾狭嗽旅骱飯@風光的主題,又成為了入口的特色標識。采用德國進口PEFE網膜,輕盈透亮,藝術感十足。
▼極具雕塑感的“月”雕塑

▼夜色下,在水面形成生動的倒影

▼“月”雕塑倒映在湖面上


“禾”雕塑
靈感來源于農耕的典型代表“禾”,今夕對比,喚起人們對于鄉村生活或苦或甜的記憶,充分展現新時代、新時期,東坑鄉村的欣欣向榮以及美好“和”諧。
▼“禾”雕塑


悠悠文脈
魚寮廣場,古稱魚寮碼頭,是古代商賈和游子的出發點和歸來地。每逢端午節,彭屋村人在此劃龍舟,慶祝豐收和團圓。如今,碼頭重現舊貌,讓人仿佛穿越時空,感受當年的熱鬧和歡樂。北樓,又名北門樓,相傳是人們出行前登高祈福的地方。重修后的北樓,不僅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是觀賞風景的好去處。
▼魚寮廣場和北樓

村里古時有戲劇表演的習俗,利用廣場空間增設傳統嶺南風格的戲臺,供粵劇、木魚歌等文化藝術演出,豐富歷史文化體驗,現已連續舉辦了多場粵劇曲藝欣賞會。
▼恢復的戲臺

古圍墻建于明朝正德年間,古時長1200多米,高5米,寬4米,是村落防御賊人和流寇侵略的第一道防線。經歷500年歷史滄桑,現僅存約200米墻身。墻上青苔斑駁,樹根纏繞,顯得古樸而莊重。我們對古圍墻進行了嚴格保護,提升巷道鋪裝,并于圍墻兩側空間增設了休閑路徑供游客漫步。
▼陽光灑在古圍墻上,留下斑駁光影

▼空間梳理后,原來的雜草叢生之地也變得可游可賞

浪漫花海
由于用地為基本農田,我們在基地種植了農作物,營造出浪漫的花海景觀。夏日里,向日葵迎著陽光,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冬日里,油菜花鋪成一片金黃的夢幻?;ㄩ_時節,近70畝的花田如同一幅金色畫卷,讓人沉醉其中,心醉神迷。
▼春天盛開的油菜花



▼秋天盛放的向日葵


未來的鄉村,將成為人人向往的桃花源
隨著項目的圓滿完成,村莊煥然一新,風景如畫,氛圍寧靜,文化濃郁,“山水新天地”的魅力展現無余。開園至今,游客絡繹不絕,成為“網紅打卡地”。夜色漸濃,百米夜市攤熙熙攘攘,為農民增添了財富和夢想,為鄉村注入了新活力。2023新年之際,在月明湖畔綻放了璀璨的煙花,為市民奉上了一場新春盛宴。東坑鎮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二月二”眾多活動也在此展開。優美的環境不僅吸引了游客,也促進了商業發展,目前彭屋首家特色飲品店已經開業。未來我們將引進文創、民宿、餐飲等多種產業,并通過舉辦各類主題文化活動,提升片區活力,讓片區能夠“見山望水,留得住鄉愁”,實現“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振興目標。
▼鳥瞰夜景

內蒙古艾德邇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整理,如有版權問題,請與艾德邇設計聯系
聯系電話:400-600-9975